高考结束送什么花合适(目前高三,高考结束后要不要换手机,换什么手机)
说实在话,看到这个问题以后,我感到有点大跌眼镜。
手机应该与高三学生没有多大关系,才符合常规的思维方式。题主的这个问题,给我一种非常规的感觉。
学生玩智能手机的危害性,在网上讨论的可谓是太老套了,因此我也不想再赘述学生玩手机特别是高三学生玩手机的危害了。我只想谈一谈关于玩物丧志的想法。
古人总结的玩物丧志的例子
《尚书·周书·旅獒》中记载:“玩人丧德,玩物丧志。”
所谓的玩物丧志,就是指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迷恋于一些有害的事情,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。
古代人曾经总结出玩物丧志的四个典型例子:
一是钓鱼穷三年。作为具有农耕传统文化的民族,认为勤于耕种才能丰衣足食,如果沉迷钓鱼,就会无心耕种,生活难以温饱。
二是玩鸟毁一生。古代有些贵族都非常喜欢遛鸟和斗蛐蛐,会产生一些攀比和虚荣心,不但使人的性格发生变化,还在鸟笼和吃食上花费很多的金钱和心力。
三是赌狗财产尽。俗语说:一朝遇上狗撵兔,从此踏上不归路。所谓的狗撵兔子,就是一种赌博,很多人为了打赌最后输的倾家荡产。
四是玩鹰空流泪。常言道:若是恋上鹰,两眼含泪望天空。这个和狗撵兔相似,也是属于赌博的一种,在打猎的时候为了增加趣味性,让人下赌注。有些人在赌博中钱财尽失。
这是古人传下来的关于玩物丧志的例子,时过境迁,有些内容可能发生了变化,比如钓鱼已经成了一种体育运动,还成立了钓鱼协会。但是如果不是专业钓鱼人士,而沉醉于钓鱼的话,仍然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。
玩手机属于新兴的玩物丧志
手机最能消磨一个人的意志和时间。一年之前,在工作之余特别是在家的时候,我对手机也是情有独钟。吃饭后、睡觉前都拿着手机翻看新闻和视频,原来那种看书的习惯和时间完全被手机侵略掉了。
现在回过头想一想:看手机学到的、看到的都是些碎片化知识,根本不系统,甚至只是看了个热闹,成了娱乐消遣、打发时间的一种做法。我认为玩手机就属于玩物丧志。
作为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,还有心思和精力研究手机,真是没谁了!
手机无非就是一个通讯工具,附加了一些上网的功能,只要能用就可以了,没有必要去和别人攀比,非得去买几千元、上万元的手机不可。网络曾曝出有些学生为了买一部某品牌的手机干脆去卖血、卖肾,这又何苦呢?!
记住,手机不是显示身份的标志,也不是财富的象征,真正有身份的人、有钱的人不会在这些方面动心思的。
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。这句话永远不过时。
我是朗月寒雪,欢迎关注,一起聊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