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瓶梅有几个版本(《金瓶梅》为什么在清朝是禁书)
一部《金瓶梅》写尽人间风月之事,在明朝成书之后便大行其道,但到了清朝之时,这部绝佳刊物却在乾隆年间被禁封了,为何如此,无外乎三个大字——性禁锢!
关于“性禁锢”三字被发扬光大着是宋代,朱熹和程颐搞了一套所谓的“程朱理学”,将人之常情用伦理纲常约束起来,还要标榜贞洁二字,可谓荒唐至极。随着蒙古人做了中原皇帝,这套烂俗的理学也就不这么吃香了。到了明朝虽然又被提及,但是也都睁一眼闭一眼,明朝才不管也不听这一套,就连张居正这样朝中一品、人中楷模都在家中豢养十几个家妓,何况那些富商巨贾、纨绔子弟,登徒子们。因此明朝的文学之中,大量充溢着浪漫和风月,不外乎与当时的环境氛围有关系。
但到了清朝,这套烂俗的玩意儿又登上大雅之堂,并且开始盛行起来,清朝是一个奇葩的朝代,经常好的不学坏的学,那些汉人优良的传统他不怎么稀罕,反倒是一些腐朽庸俗的玩意他们情有独钟。特别是到了乾隆年代,更是大兴文字狱,将一些本来传阅于市井之中的前朝与当朝文献列为禁书,其中便包括《金瓶梅》、《西厢记》、《北史演义》、《子不语》等等,就连《红楼梦》也列入其中。并且朝廷还颁布了对售卖或阅读“淫词小说”的处罚条例,搞得大清子民看本书都战战兢兢,生怕有哪个字犯了忌讳。
为何乾隆会这样做,无外乎与清朝要加强对汉族的统治有关满人入关后,为了让汉人俯首,不仅搞出来扬州、嘉定大屠杀,还要让汉人彻底满人化,首先要易服,接着是剃发,再往后是圈地,满人实行的这套玩意儿加上汉人大臣的附和,还真的起了作用,没用多少年,从北到南,全部去汉化兴满化。
当然,光用武力是不可取的,因此,在一些汉大臣的建议下,自顺治一朝起,便利用儒家学说来麻痹小民,大力倡导“三纲五常”、“君臣之礼”,配合教化推广,宣扬“满汉一体”以示亲近,最终取得汉人的认可。
既然宣扬儒家学说,就要拉出几个大人物来,因此孔孟在清朝受到最高待遇,很受爱戴和推崇,这还不够,还要再找出几个来,于是程颐和朱熹又被搬了出来。因此,《程朱理学》又复苏了,就连那套以理杀人的《烈女传》也活了。既然这些天下最糟粕的文学要登上大雅之堂,那么那些市井小说就成了对立面,管你是卿卿我我还是恩恩爱爱,总之凡是违背《程朱理学》的全都不行,于是烧的烧、毁的毁、禁的禁,取而代之的是《女诫》、《内训》等等这些约束人禁锢人的玩意儿。不止如此,各地还纷纷建立“立贞堂”、“清节堂”、“贞节堂”等等,哪怕是女人与问路的陌生男子说上几句话都被认为是有辱贞洁,很多无辜女子被活活打死或者铁锁加身。直到民国,这些腐朽的玩意儿才逐渐被废除,取而代之的让人焕然一新的新文化。
好在这些所谓的清朝禁书被人偷偷保存,到了民国后被找出重新版刻,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,不少原著损毁严重,只能靠后世学者修补,导致后来刊印的作品与原版不同。就拿《金瓶梅》来说,笔者就曾看过三个不同版本,都是民国时期重新修订版,还好都保留了原作精髓,虽然人物结局略有不同,但好在未曾对原本做过删减。后来再看删减版(洁本),简直没法看,最精彩的段落一概没有,这样的书就如吃肉不加盐,肉香但无味,让人难以下咽,吃不吃都两可。